家長拼命的賺錢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較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其實很少家長會想,孩子在親子教育階段需要什么?是物質(zhì):還是關愛?其實除了物質(zhì)的條件外,家長還需要教給孩子三項技能,這三項技能將會給孩子帶來一身的財富,這些是物質(zhì)替代不了的。
親子教育篇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第一項技能是愛
現(xiàn)在的孩子少,在家都是爺爺奶奶寵著,很多人圍著孩子轉(zhuǎn),孩子比大人更需要愛,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給予孩子自我肯定感。那是一種傳達給孩子“愛”的行為。體會到“愛”的孩子,一生都會幸福生活。因為愛自己、肯定自己,所以即使遇到痛苦的事情,也會堅強面對。
父母如果不去關愛,只是義務性地接觸孩子的話,孩子也會敏感地察覺。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存在是絕對性的,若是從最想得到愛的人那里得不到關愛,孩子就會認為是因為自己不值得愛。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自我肯定感。如果感覺不到父母愛自己,自己也就難以喜歡上自己。自己身心感受不到愛,也就很難去愛別人,很難友好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第二項技能:責任
這是談起責任感時,我每次必提的一個問題。通常都有大約八成的家長舉手。那么你家里的情況怎樣呢?你的孩子每天早上自己起床呢?還是需要有人叫起來呢?是的,早上早起爭取上學不要遲到該是孩子自己的工作。然而,父母卻從孩子那里奪過來這個工作,去叫孩子起床,因而孩子就變得依賴父母。這樣,孩子的自立就受到父母的阻礙!安唤泻⒆泳蜁t到”,正是源自父母的這種擔心的“幫助”行為,結(jié)果造成了孩子可以不用自己起床的狀態(tài)。不是孩子自己起不來,是父母使孩子認為不必自己起來。
家長需要教給孩子的第三項技能:助人為樂
現(xiàn)在的孩子家長反應說都比較自私,那么小的年紀就表現(xiàn)的很冷漠,家長在進行教育時,不論是表揚也好,批評也罷,物質(zhì)獎勵也同樣,都是來自外界的行為動機,都是從外部誘使孩子去做的做法。真正的行為動機不是來自外界的,真正想做是發(fā)自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沖動。這種能噴涌而出的想做的沖動,就是父母能夠在孩子的幼兒時期,植入孩子體內(nèi)的一粒行為動機的種子。這粒種子就是“助人為樂”。植入這粒行為動機的種子,孩子一生都會保持健全的動力。在這種動機下行動時,我們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充實感。
以上是全部內(nèi)容,更多親子教育資訊,請關注唯學網(wǎng)親子教育頻道,小編將會在第一時間為大家報道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