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師考試內容較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也較多,為幫助廣大考生更好的把握考試重點內容,唯學小編特整理了經濟師考試《中級農業(yè)》的考點精講,主要為您介紹了農產品價格的主要內容,望考生能夠認真查看,具體如下:
一、農產品的價格構成與作用
農產品價值是農產品價格構成的基礎,農產品價值可以分為生產資料C、勞動者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價值V,以及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M三部分。
農產品價格構成是農產品價值構成各部分的貨幣形態(tài),由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和農產品純收益構成。用公式表示為:
農產品價格=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國家稅金+農產品純收益。
其中,生產成本C+V是生產領域中發(fā)生的物質消耗支出和勞動報酬支出,它是農產品價格中的最大構成部分;流通費用是指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發(fā)生的物質消耗支出和勞動報酬支出,也可以用C+V來表示;國家稅金和農產品純收益,是指農產品價值構成中勞動者為社會創(chuàng)造剩余價值M的貨幣形態(tài)。
農產品價格的作用:(1)農產品價格是調節(jié)農業(yè)生產的經濟杠桿,是農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2)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糧食價格,在整個價格體系中居基礎地位,對市場其他商品價格有重要影響。(3)農產品價格是進行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二、影響農產品價格水平及價格體系的主要因素
供求關系是決定市場價格與價值一致或偏離的主要因素。當農產品供不應求時,市場價格就可能高于價值;當農產品供過于求時,價格有可能低于價值。而且供不應求的程度越強烈,價格高于價值的幅度就越大,反之亦然?傊,農產品供求的變化,不僅影響著該種農產品本身的價格水平變動,而且也影響著農產品價格體系的變動。
在價值不變的情況下,幣值與價格成反比例變化。幣值越高,價格越低;相反,幣值越低,價格越高。另外,紙幣的發(fā)行量決定幣值,因而是決定價格總水平的重要因素。當紙幣發(fā)行量增加時,幣值降低,用紙幣表示的價格水平上升。反之,則價格水平降低。
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減少,圍繞價值變動的價格也會相應降低,反之則價格會相應上升。農產品價格水平及價格體系運動的根源,歸根結底是農業(yè)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及各種農產品生產的不平衡性。
農業(yè)有機構成(C/V)的提高,使農產品成本上升,農產品價格水平上漲。但有機構成的提高,又會使農業(yè)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使農產品成本下降,農產品價格水平下跌。農業(yè)有機構成對農產品價格水平及價格體系影響的程度,取決于這兩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
此外,自然條件、國際市場商品價格的變動、政策性因素等,也是影響農產品價格水平及價格體系的重要因素。
三、農產品差價和比價分析
(一)農產品差價
農產品差價是指同一種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由于地區(qū)、季節(jié)、質量和流通環(huán)節(jié)等的不同而形成的價格的差額。根據(jù)價格差額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農產品價格差價分為地區(qū)差距、季節(jié)差價、質量差價、購銷差價、批零差價。
(1)農產品地區(qū)差價是指同一種農產品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區(qū)價格之間的差額。地區(qū)價格差價包括地區(qū)收購差價和地區(qū)銷售差價。其中,地區(qū)收購差價是由于農產品各產地的條件不同,導致單位農產品生產成本不同,從而產生差價;地區(qū)銷售差價是由于農產品各產地距離銷售市場遠近不同,導致流通成本不同,從而造成地區(qū)差價。
計算公式如下:
① 已知產銷兩地收購價格和銷售價格
地區(qū)收購差價=集散地收購價格-產地收購價格
地區(qū)銷售差價=銷地批發(fā)(或零售)價格-產地批發(fā)(或零售)價格
按地區(qū)差率計算,請參見教材第160頁 公式。
(2)農產品季節(jié)差價是指同種農產品在統(tǒng)一市場內不同季節(jié)存在的價格差額。造成季節(jié)差價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同種農產品在不同季節(jié)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造成季節(jié)差價;二是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季節(jié)性和消費的常年性,從生產到消費之間需要進行農產品的儲存,儲藏過程的費用和自然損耗要通過季節(jié)差價得到補償。
季節(jié)差價的計算公式:
① 成本法。以旺季最低價格為基價,加上季節(jié)儲存費用和利潤計算季節(jié)差價。
某季節(jié)價格=(基價+儲存費用+利息)/(1-損耗率)±季節(jié)盈虧
季節(jié)差價=某季節(jié)價格-基價
② 比較法的計算,請參見教材第161頁 公式。
(3)農產品質量差價是指同種農產品在同一市場和同一時間上,因質量差別而產生的價格差額。質量差價的表現(xiàn)形式有品質差價、品種差價、等價差價、鮮度差價、包裝差價等。計算公式為:農產品質量差價=非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
①質量比率法:
質量比率=非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00%
質量差率=標準品價格*質量比率-標準品價格
②質量差率法:
質量差率=(非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100%
質量差價=標準品價格*(1±質量差率)-標準品價格
③質量差額法:
質量差價=非標準品價格-標準品價格
(4)購銷差價。是指商業(yè)流通部門在農民處收購和在消費者處銷售某種農產品的價格差額。
計算公式為:
① 已知收購價格和銷售價格
農產品購銷差價=批發(fā)價格(或零售價格)-收購價格;
購銷差價率=購銷差價/收購價格*100%;
② 已知購銷差率
購銷差價=收購價格*(1+購銷差率)-收購價格。
其他計算方法,請參見教材第161頁 公式。
(5)農產品批零差價是指同一種農產品在同一時間同一市場內在營銷過程中,零售價格與批發(fā)價格的差額。
計算公式為:
已知零售價格和批發(fā)價格:
農產品批零差價=零售價格-批發(fā)價格。
其他計算方法,請參見教材第161頁 公式。
(二)農產品比價
農產品比價是指同一時期、同一市場各種不同類別農產品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通常以農產品收購價為標準價格進行比較。農產品比價不僅會直接影響不同農產品生產者的收入,也同時會影響到各種農產品的生產和交換。
農產品比價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兩種:
(1)農產品單項比價是指一種農產品收購價格同另一種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公式為:農產品單項比價= 交換品收購價格/被交換品收購價格
(2)農產品綜合比價是指某一類農產品收購價格同另一類農產品收購價格之間的比例關系。計算公式為:農產品綜合比價=交換品收購價格/被交換品收購價格
四、工農產品剪刀差
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是指在工農業(yè)產品交換中,工業(yè)品的價格高于其價值,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其價值,兩者的差額呈剪刀狀的變化趨勢。工農產品剪刀差的實質是工農業(yè)產品的不等價交換。
剪刀差的表現(xiàn)形式:(1)以價格背離價值表現(xiàn)的剪刀差,也稱作比值剪刀差。它表現(xiàn)為工農產品價值不等量交換及其發(fā)展趨勢。(2)以價格動態(tài)即工農產品綜合比價表現(xiàn)的剪刀差,也稱作比價剪刀差。它表現(xiàn)為不合理的工農產品交換比價及其發(fā)展趨勢。比價剪刀差有相對量和絕對量兩種計算方法。
(1)剪刀差相對量計算方法:
正指標:剪刀差相對量=100-(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shù)/農用工業(yè)品零售價格指數(shù))*100
逆指標:剪刀差相對量=(農用工業(yè)品零售價格指數(shù)/農產品收購價格指數(shù))*100-100
(2)剪刀差絕對量計算方法:
正指標絕對量:
剪刀差絕對量=按計算期價格計算的農用工業(yè)品零售額*以正指標計算的剪刀差相對量
逆指標絕對量:
剪刀差絕對量=按計算期價格計算的農產品收購價*以逆指標計算的剪刀差相對量
經濟師考試復習備考時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增強自信心,調整好心態(tài),循序漸進,就一定能夠順利通過經濟師考試。唯學網會在第一時間為您提供相關信息,考生如若獲知其他關于更多經濟師考試培訓的所有相關信息,請及時關注唯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