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為學霸,要幫他養(yǎng)成這3個習慣,比補課更管用
雖然家長們逐漸明白成績并不是判斷孩子的唯一標準,但希望孩子成為學霸,考上一所好大學,依舊是家長們共同的愿望。但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成為學霸呢?
近代知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曾經(jīng)為這個問題給出了經(jīng)典的答案。
葉圣陶老先生認為:“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
為了提醒老師、家長和孩子們養(yǎng)成好習慣有多么重要,葉圣陶老先生還專門寫了《兩種習慣養(yǎng)成不得》、《習慣成自然》等文章。
養(yǎng)成習慣要比制定規(guī)則更重要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兒童不是用規(guī)則可以教得好的,規(guī)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的。習慣一旦培養(yǎng)成功之后,便用不著借助記憶,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發(fā)生作用了。
對于這句話相信很多家長都感受頗深,不管給孩子制定多少規(guī)則,規(guī)則有多么具體,總是會被孩子忘掉。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但是當養(yǎng)成了習慣,很多行為都自然而然地發(fā)生,行動就會先于思考。
19年廣西理科高考狀元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yǎng),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全部幫他打好。
幫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就像教會了孩子一項重要的社會能力。在生活上能讓孩子更自律,在學習上能幫助孩子自主學習,要比不停地給孩子補習班管用得多。
這3個習慣盡早幫孩子養(yǎng)成,尤其是第二個
1、養(yǎng)成做學習計劃的習慣
很多孩子都有寫作業(yè)、學習拖延的習慣,這些孩子普遍沒有時間觀念,也不知道做學習計劃。在學習和知識的鞏固上思路相對就會更混亂。如果孩子懂得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知道每天學習任務,就可以對知識薄弱的地方進行鞏固和復習,改掉拖延、磨蹭的壞習慣。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計劃表,每天需要學什么都一目了然,也能減少孩子學習的焦慮感。
2、養(yǎng)成專注的習慣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是專注力!”
孩子只有上課專注才能保證吸收了老師講授的知識,45分鐘的課堂如果孩子連20分鐘的專注都沒有,勢必會被專注力強的同學落下,想成為學霸更是難上加難。即使上再多的補課班,孩子不認真聽也是于事無補。
孩子的專注力不僅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當孩子習慣了認真就會避免上課走神的情況?茖W研究證明,3-7歲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如果不重視專注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培養(yǎng)專注力可以用玩游戲的方式,當孩子玩游戲時專注力是平時的幾十倍。市面上專門訓練專注力的游戲都很符合孩子的思維特征,相對也更科學。
3、每天閱讀的習慣
孩子要吸收知識、擴大視野最快的途徑就是閱讀。每天閱讀的孩子會自己找書看,氣質(zhì)也會大不相同,董卿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孩子從小看名家經(jīng)典,作文素材可以信手拈來;當孩子從小看知識百科全書,上初中時基礎知識就會非常的扎實。
堅持每天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要比普通孩子強很多。但閱讀的習慣并不能靠孩子自己養(yǎng)成,而是需要家長從小幫孩子打好基礎,每天不間斷地陪孩子讀書,給孩子準備適合的讀物。
來源:新耕三農(nó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