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師從教以來一直教“低段”,這個班級已經(jīng)是她教過的第四個班級了。她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一茬比一茬難教了,過去孩子上課時,課堂上特別安靜,不用老師強調(diào)紀律,F(xiàn)在,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已經(jīng)不是個別現(xiàn)象。一節(jié)課40分鐘,能堅持30分鐘認真聽講的孩子太少了,多數(shù)孩子的注意力都保持在20分鐘,有的只能堅持10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在溜號,不是跟同桌嘮嗑,就是在下面搞小動作,一會把格尺當成玩具亂敲,一會用鉛筆將橡皮扎得都是眼兒,有的孩子不管跟自己有關(guān)沒關(guān),哪里有聲他就往哪里湊熱鬧。
上課時突然四處溜達,你說什么他仿佛沒聽到一樣;自己玩自己的誰也不搭理。“現(xiàn)在的孩子簡直讓你束手無策,軟硬不吃,越來越讓人頭疼。”新學期開始一個多月,哈市不少小學老師發(fā)出感慨:不知道如何做好入學新生教育?
現(xiàn)象一 孩子上課坐不住板凳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板凳,有普遍化的趨勢?我們的教育究竟在哪里出了問題?采訪中,有的老師說:“有的孩子為了提前上學還不滿6周歲,孩子的心智、思維、語言、行為等方面就相差不少。”還有就是很多孩子上課不聽講,因為上學前都在幼兒園學過,孩子們不感興趣,這種孩子上課時溜號特別多。
小言的媽媽說,孩子上學前在一家幼兒園跟外籍教師學習英語,課堂上孩子們十分活躍,外籍老師也鼓勵孩子們自由、主動性。上學后,孩子卻被要求“安靜聽講”。小言媽媽說:“東西方教育有差異,她和孩子更喜歡輕松愉快的課堂。”
對此,哈市教育研究院王斌興認為,多年來的教育實踐證明,老師把孩子管得死死的,對孩子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孩子課堂上不聽話也不全是孩子的事”,應(yīng)該調(diào)動孩子的主動學習興趣,讓課堂變得輕松活潑,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適當?shù)恼n堂紀律是必須的,松緊度體現(xiàn)了教師的水平。
現(xiàn)象二 孩子不遂心意就哭
哈市南崗區(qū)某小學的一位老師講,現(xiàn)在上學不管老師怎么說,孩子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我行我素。
入學第一天,松松無視任何人的存在,在座位上就脫下了褲子,踮著腳尖繞過老師,徑直跑進了衛(wèi)生間。第二次,雖然能主動打招呼,可轉(zhuǎn)身還是先脫下褲子,然后跑了出去。
松松上課時好像在家里一樣十分隨意,把鞋亂扔一通,雙腳或跪、或偏向一側(cè)扭著身子。跑到其他同學那里去看他感興趣的事物,想叫他回到座位上,那是“沒門”,即使家長開放日的公開課堂上,松松也能沖到其他同學那里去看個究竟,一次、兩次……不管家長們詫異的目光。
如果不按照松松的意愿來,或不滿足他的愿望,就會大喊大叫。他的東西是堅決不能別人使用,別人的東西隨時用。如果誰拒絕借他使用,松松就會一邊搶東西,一邊大喊著:“你憑什么不借我?”
哈市青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綱認為,松松的思想意識里一切要唯我獨尊,目中無人,F(xiàn)在像松松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老師們要注意引導孩子學會集體生活,一定要耐心,千萬不要有類似“你咋就不服管呢!”措辭嚴厲的批評,當然這需要家長的配合。
現(xiàn)象三 自閉孩子增加
“爺爺奶奶帶大、沒去過幼兒園,單親家庭等社會問題導致的自閉癥孩子多了。以前一個學年能有一兩個,現(xiàn)在每個班級都有一兩個這樣的孩子。”開學沒幾天,董老師發(fā)現(xiàn)班級有個叫晴晴的女孩與眾不同。雖然是6歲的孩子,接受能力很差,語言表述不清,思想顯得很幼稚。她不愿意和別人說話,也不與人溝通。下課不愿意出教室,即使出去了,也不和同學一起做游戲、跳集體舞,一個人不是在操場上亂走,就是一臉茫然呆呆地站著。
董老師說,你和晴晴交流,總是答非所問,她翻白眼,莫名其妙地傻笑。問她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興奮地捂著嘴大笑起來:“太好玩了,太好玩了。”美術(shù)課上,晴晴的畫紙上畫得亂七八糟,自己的臉上、手上都畫上了顏色,幫她洗臉的時候,她開心地說:“太好玩了,太好玩了。”
國慶節(jié)假期回來后,晴晴找不到自己的教室了,是同學帶她回到教室的。
哈市育源心理教育學校校長高源認為,像晴晴這樣的自閉癥孩子畢竟是少數(shù)。對待這樣的孩子,教師站在家長的角度換位思考,用平和心態(tài)善待這樣特殊的孩子,用全部的愛心、耐心、誠心去給予她溫暖和呵護。
現(xiàn)象四 48個孩子5個會系鞋帶
有著15年教齡的孫老師說,當了這么多年的教師,發(fā)現(xiàn)如今的孩子自理能力差。就拿最簡單的一件事整理書包來說,很多孩子書包都是亂糟糟的。上課經(jīng)常聽到“啪”的一聲,不是水杯掉下來,就是鉛筆盒散落一地。每天放學的時候,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學生總是把學習用具和生活用品統(tǒng)統(tǒng)地往書包里亂塞一通,書包連拉鎖都拉不上。
現(xiàn)在的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東西,丟了也不知道找。每天老師辦公桌上堆著很多無人認領(lǐng)的物品,鉛筆、橡皮、格尺、水果盒……有時老師念到孩子名字將丟失的學具給他時一臉的茫然,疑惑地說這不是他的,當看到自己學具上有自己名字時才恍然大悟。上課時忘帶用具的現(xiàn)象也很多,老師一問孩子為什么忘帶了,孩子都委屈地說:“媽媽沒給我裝書包。”他們的意識里這些都是家長的事,跟自己沒關(guān)。
細心的孫老師觀察到班級里幾乎找不到系鞋帶的鞋子,孩子的鞋子都是拉鎖或粘扣,她對班級48個孩子進行了一個小調(diào)查,自己會系鞋帶的孩子只有5人。
哈市教育研究院王斌興認為,目前家長對子女的養(yǎng)育溺愛傾向非常嚴重,對于“1:6”的家庭比例來說,1個孩子6個大人同時關(guān)注,正是全家人對孩子的百依百順,使得如今的孩子們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強,該做的事情做不好,久而久之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專家建議
哈市青少年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綱認為,6歲的孩子走進校園后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多數(shù)是家庭教育偏差導致,家長應(yīng)該改進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學校加強溝通。另外,小孩子課堂上亂動,大可不必大驚小怪,應(yīng)該容忍,并容許孩子活潑好動。
哈市育源心理教育學校校長高源認為,中國式的教育的確存在著問題,“把孩子死死地按住,讓其乖乖聽講,是不科學的”。老師應(yīng)轉(zhuǎn)變教育觀念,迎合孩子的心理轉(zhuǎn)變教育教學方法,家長也應(yīng)該主動配合老師,共同解決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差異化和銜接不當?shù)葐栴}。對于自閉癥、唯我獨尊的孩子應(yīng)該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其健康成長。很多家長不正視自己孩子的問題,還對老師提出各種批評,甚至抵觸學校對孩子的行為規(guī)范,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